返回顶部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内蒙古枢纽集宁片区发展规划(2023—2025)》的通知
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3-06-15 20:59 作者:市发改委办公室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内蒙古枢纽集宁片区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2023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4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内蒙古枢纽

集宁片区发展规划(2023—2025)

一、规划背景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内蒙古自治区作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以算力为核心的数据信息服务已经成为自治区发展的重要产业。《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乌兰察布市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推进数据信息服务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乌兰察布市定位为自治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把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提升算力服务能力、发展大数据外包服务作为乌兰察布市的重点任务。

(一)发展成效

1.数据中心加速集聚。乌兰察布华为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信息港(乌兰察布)有限公司、苹果技术服务(乌兰察布)有限公司、内蒙古优刻得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快手智能云(乌兰察布)科技有限公司等17个数据中心企业先后落地,共计26个数据中心项目,投资规模约为732.1亿元,服务器规模约419.1万台,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09.1亿元,投运服务器20万台。

2.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内蒙古同方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器生产制造项目、中弘紫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蓝光光盘生产线及存储项目、乌兰察布市安恒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运营项目、内蒙古鑫悦达科技有限公司机柜生产制造项目均已投运,北京探索智造服务器制造项目已签约落地。

(二)面临的形势

1.在区域上,向西部发展。2021年5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出台,明确部署“东数西算”工程。虽然东部一线城市IDC需求持续旺盛,但土地资源、电力资源更为紧缺,北京、上海已出台政策明确限制新建IDC机房。截至2021年底,我国数据中心和算力布局逐步优化,中西部数据中心占全国比例达到37%。新建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以及一线城市的周边转移。

2.在能效上,向绿色低碳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承载体,建设体量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电力维持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装置、冷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迅速。据测算,2021年数据中心能源消耗达到2166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加44%,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6%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亿吨,较2020年增加3915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14%左右。数据中心正面临严峻的节能降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挑战,加快推动数据中心向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3.在运营上,向创新服务模式发展。数据中心数据属于重资产,大型数据中心效率高但初期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数据中心要从现在的主机托管(机位、机架、机柜、机房出租)和管理服务(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等)向提供安防防护(防火墙防护、入侵检测等)和增值服务(负载均衡、智能DNS、流量监控、应用托管、按需定制)等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增值服务在数据中心业务中的占比已从2010的29%增加到2018年的53%,高端增值服务将成为数据中心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乌兰察布市将发展算力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数据中心,发展大数据产业恰逢其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为目标,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优化、网络质量提升、算力赋能加速、产业链稳固增强、绿色低碳发展、安全保障提高,打造新型智能算力生态体系,有效支撑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均衡有序。加强数据中心规划协调,推动数据中心产业园区与基础配套的协同建设。坚持数据中心发展与资源约束相协调,促进土地、电力、能耗资源的协同利用,避免无序、低质量、粗放型建设发展。

——坚持需求牵引,协同发展。推进新型数据中心与网络协同建设,促进算力与存储协同发展,鼓励不同主体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中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优化布局,强化应用。

——坚持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提高新型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发展目标

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电能利用效率(PUE)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到2025年底,集宁片区服务器上架总规模达到80万台以上,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5%以上,PUE值均优于1.2。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升,网络质量明显优化。

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搭建算力调度平台,统筹各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实现算力供需匹配,提高算力部署比例,推进数据中心算力供应多元化,支撑各类智能应用,为京津冀高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援,为长三角等区域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

打造低碳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示范区。引导新型数据中心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在数据中心应用。鼓励数据中心应用高效IT设备、高效制冷系统和高效供配电系统,实现数据中心PUE均优于1.2。

打造北方数字智造基地。聚焦新型数据中心供配电、制冷、网络设备等关键环节,发展存储设备、通信设备、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无人机、计算机等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构建完善新型智能算力生态体系。

打造北方存储灾备基地。推进海量数据、高并发实时数据等存储产业发展。以蓝光存储为发展着力点,面向呼包鄂、京津冀、华北区域提供“冷”“热”“温”数据存储、容灾备份服务,将乌兰察布市打造成北方最大的数据存储灾备基地。

打造乌兰察布市数据治理试验示范基地。引进数据清洗、分析、挖掘、应用服务等大数据企业。开展企业行为分析、精准营销等数据应用服务。探索大数据试验场建设,培育异地分布联合计算能力、数据流计算能力和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能力。

三、规划布局

(一)数据中心项目布局及规划

以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集宁区为核心,察右前旗、兴和县为支撑,建设立足内蒙古,面向京津冀、辐射长三角的数据中心集群。同时按照“园中园”规划建设模式,明确用地范围,确保其他产业不占用数据中心用地。

1.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

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包括益武堂、巴音2个片区,总规划面积7.89平方公里。

园区1:益武堂片区目前已承载华为二期、苹果、阿里等数据中心,可供用地接近饱和,剩余边角地块约600亩,规划建设2-3个数据中心项目,主要承接规模较小但影响力较大的数据中心项目。

园区2:巴音片区目前已承载华为三期、快手、中金数据和上海华怡等数据中心,另规划1.99平方公里(3000亩)数据中心用地,建设5-10个数据中心项目,主要承接业内影响力较大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

2.集宁区大数据产业园

集宁区大数据产业园包括集宁物流园、临空产业园2个片区,总规划面积3200亩。

园区3:集宁物流园片区目前已承载阿里、中弘紫晶数据中心项目,另规划500亩数据中心用地,建设2-3个数据中心项目,主要承接有同城互备需求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或高性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项目。

园区4:临空片区规划2500亩数据中心用地,建设10-15个数据中心项目,主要承接大型、超大型或有同城互备需求的数据中心项目。

3.察右前旗大数据产业园

园区5:察右前旗土贵山片区已承载华为四期、阿里数据中心,另余200亩数据中心用地,建设1个数据中心项目,主要承接有同城互备需求的数据中心或高性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项目。

4.兴和县大数据产业园

园区6:兴和县物流园片区内规划1000亩数据中心用地,建设5个数据中心项目,主要承接有同城互备需求的数据中心或对时延要求高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项目。

(二)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及规划

利用集宁区海霸项目厂房和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制造业标准化厂房,围绕数据中心基建和设备等领域,拓展数据中心设计、施工、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相关产业,积极培育数字装备制造产业链。

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3万平米(海霸项目厂房1万平米,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厂房2万平米),主要引进数据中心设备生产企业,发展高性能服务器、光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支持通信光缆、机架等数据中心相关配套设备制造。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现有数据中心布局现状,科学合理规划数据中心空间布局,适当加快乌兰察布市新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网络支撑能力。加快完善各园区内配套设施,重点加强数据中心道路、给(排)水等管网配套建设。积极规划园区内及旗县市区域变电站布局。持续推进乌兰察布集宁-北京点对点传输光缆使用和效益,提升本地电信运营商线路直连骨干网传输的网络质量,促进跨网、跨地区高频实时交互业务需求。

专栏1:重点工程

完善乌兰察布-北京光缆双路由。基于全市光缆双路由基础资源,逐步推进兴和县、察右前旗、集宁临空片区等区域光缆建设,2023年底完成兴和县、察右前旗光缆建设;2025年逐步推进集宁临空片区光缆建设。

提升网络支撑能力。到2024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700G;到2025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200G,争取升级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节点城市。

完善数据中心配套设施。兴和县:2023年完成兴和物流园片区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2024年完成变电站布局,满足数据中心供电需求。集宁区:2023年完成集宁物流园片区中水管网铺设,2024年完成变电站布局,满足数据中心供电需求;2025年逐步完成临空片区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2023年完成巴音片区道路、供电、给(排)水等配套设施。

责任单位:集宁区、兴和县、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华创公司、三大运营商;配合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

(二)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以内蒙古枢纽获批为导向,建设以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集宁区为核心,察右前旗、兴和县为支撑的数据中心空间布局。推动已签约数据中心加快建设进度,按目标计划投产,积极引进知名数据中心企业入驻。坚持集中布局、绿色集约的原则,发挥现有大型数据中心资源的集群效应,广泛部署绿色智能服务器等新型IT设备,推动数据中心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用能结构,提升风电、光伏等新型能源在数据中心供电中的占比。

专栏2:重点任务

招引绿色数据中心企业。推动已签约数据中心加快建设进度,按目标计划投产,积极引进知名数据中心企业入驻,在新规划园区落地数据中心项目。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安全可靠、开放协同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大数据局)、集宁区、察右前旗、兴和县、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

(三)推动算力资源统筹调度

抢抓内蒙古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机遇,搭建算力调度平台,探索建立一体化算力供给体系和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机制,统筹各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引导新建算力资源按统一标准建设及接入,实现算力供需匹配,提升服务器上架率,为京津冀高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援,为长三角等区域提供非实时算力保障。

专栏3:重点项目

提升服务器上架率。加快华为、阿里、苹果、优刻得、快手等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建成投产。2023年投运服务器30万台,上架率达到40%;2024年投运服务器规模达50万台,上架率达到60%;2025年投运服务器规模达80万台以上,上架率达到65%以上。

建设“东数西算”一体化“多云”算力调度中心。依托我市数据中心集聚优势,搭建算力调度平台,打造国家级算力节点。2023年完成项目可研、立项等前期手续,落实资金来源;2024年完成算力调度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接入各数据中心算力资源,实现统筹调度。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大数据局)、集宁区、察右前旗、兴和县、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

(四)加强绿色监管能力

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动态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全市数据中心在线监测平台,自动生成全市联动的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台账。建立数据中心运行定期(动态)评测机制,加强数据中心单机架功率、上架率、就业规模、PUE(用电效能)、WUE(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贡献、投资强度等指标考核,强化对新型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专栏4:重点项目

搭建能耗监测平台。基于“东数西算”一体化“多云”算力调度中心,建设能耗监测平台,建立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台账。2023年完成可研、立项等前期手续,落实资金来源;2024年完成监测平台建设。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大数据局)、市发改委、工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

(五)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配套政策,依托数据中心集群优势,聚焦新型数据中心供配电、制冷、网络设备、智能化系统等关键环节,发展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大数据一体机等硬件产品制造,以及通信设备、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无人机、计算机等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构建完善新型智能算力生态体系。

专栏5:重点任务

招引优质企业。按照规划布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3年引进智能制造等企业1-2家;2024年引进智能制造等企业1-2家;到2025年末,服务器生产制造企业达2-3家,其它配套设备制造企业3家以上。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大数据局)、集宁区、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

(六)积极发展数据治理产业

引进培育数据清洗、分析、挖掘、可视化、应用服务等大数据企业。推进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识别等新型数据挖掘技术产业化,开展消费者行为分析、企业行为分析、精准营销等数据应用服务。探索大数据试验场建设,培育异地分布联合计算能力、数据流计算能力和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能力。

专栏6:重点任务

发展数据治理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数据清洗、分析、挖掘等企业。2023年引进相关企业1-2家;2024年引进相关企业2-3家;到2025年,实现面向呼包鄂、华北区域的数据加工清洗服务。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大数据局)、集宁区、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统筹推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组织、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做好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等相关工作。选取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参与顶层设计、总体规划、项目论证等重大事项的咨询建议,共同推动乌兰察布市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人才培养

鼓励大数据相关企业与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等高、中等院校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提高本地高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能力。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高校和企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

(三)扩大招商引资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量,组织形成专业招商队伍,利用我市大数据精准招商平台,优选高质量企业,联系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组织招商洽谈会,加强宣传推介。对已落地项目加大服务力度,做到“一对一”全程贴心服务,创造优良营商环境。

(四)强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设立乌兰察布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等对新型数据中心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五)加大宣传推广

积极参加并承办大数据产业相关论坛、招商推介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对乌兰察布市大数据产业开展宣传报道,及时呈现产业发展新动态、新成果,引导企业、群众、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不断扩大示范引领效应。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